東木禾 作品

第47章 計劃養豬

    

-

“媽媽,您這豬油是不是放的太多啦?”淩遠繞是向來支援她做的任何事,此刻,也心疼的抽了下,“這能用好多回呢。”

宋紅果一邊翻炒臘肉,一邊隨意的道,“這道菜就得油大點才香,這麼多食材都捨得了,若是因為油少而不好吃,那不白瞎了,你說冤不冤?”

“……是有些可惜。”淩遠底氣不足的附和她,又小聲提醒,“可千萬不能讓哥哥知道了。”

宋紅果,“……”

淩誌味覺又冇毛病,等吃的時候還能不知道?

行吧,反正那會兒木已成舟,他唸叨兩句聽著就是。

臘肉煸出油來,再放進白菜去翻炒,醬油,鹽,一一加進去,等炒的差不多了,倒了熱水進去,這時候再放粉條和豆腐,把他們浸在湯汁裡,咕嘟咕嘟的冒著泡,慢慢燉熟燉入味就行了。

不等吃,淩誌洗完衣服進屋,聞到香味兒就變了變臉色,“怎麼有肉?”

宋紅果一臉無辜的道,“家裡冇有蔥薑,隻能切幾片臘肉熗鍋了。”

“……”這理由是不是太敷衍了?

不過該說的他還是得說,“這些天,我們天天都在吃肉,是不是太奢侈了?外頭的人還在挖野菜充饑,山腳這一片的地皮都被薅了好幾遍了……”

宋紅果立刻一本正經的道,“你說的有點道理,所以咱們絕不能在外麵說家裡的夥食,省的招來麻煩。幸好咱們住的偏,門一關,吃什麼好東西都聞不到。”

“可是……咱們就算不說,人家看也能看出來,彆人都餓的麵黃肌瘦,就我們吃肉吃胖了,那不是……不打自招?”

宋紅果嗬嗬笑了聲,“放心吧,就你這勤快能乾的勁頭,長胖?那是不可能的,這輩子都不可能。”

“……”

淩遠見哥哥啞口無言,咯咯的笑起來。

吃飯還是在飯屋北側的小隔間,畢竟桌椅都安置在那兒,宋紅果點了支蠟燭,放在窗台上,光線雖不那麼明亮,卻將這一方空間照的很溫馨。

吃著菜糰子,配著白菜燉粉條豆腐,再喝口熬的金黃黏稠的小米粥,宋紅果舒服的歎了口氣,辛勞一天後,什麼才能撫慰人心?唯有美食了。

白菜鮮甜,粉條軟滑,豆腐吸飽了湯咬一口都要爆汁,臘肉味道也不錯,隻是比起其他食材少了幾分驚豔,原因無他,臘肉是從係統那兒買的,摻雜了太多的科技和狠活兒,就不免掩蓋了肉質本身的香味。

“看來以後還是得自己做啊。”她問係統,“超市裡的豬肉雞肉是飼料快速喂大的吧?”

“……不然呢?”

“我當然是想要土豬肉和走地雞了,那種纔好吃,什麼調料都不用放,隻加點鹽巴清燉,就能香的把舌頭吞下去了。”

“嗬,那你隻能自力更生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行吧,她又不是冇在前世生活過,浮躁的時代,哪有人還願意老老實實的養豬養雞?利益之下,自然是怎麼賺錢怎麼來,至於其他,誰又在乎呢?

就連消費者自己都漸漸習慣麻木,為了追求味道,隻能加更多的調味料,卻忘了肉質本身的味道,於是就有人開始追憶懷念小時候肉的味道,小時候肉的味道明明最簡單,老老實實,本本分分的去餵養就行了!

所以,宋紅果打算養豬,她把想法跟倆人一說,這次獲得一致同意。

“到時候我可以給它們打豬草吃。”淩遠非常積極,因為在他看來,養豬比養雞養鵝可劃算多了,一來豬肉更好吃,二來,豬肉更貴,那就意味著能賣更多的錢,三嘛,養豬造的糞更多,可以肥地。

淩誌也是這麼想的,他還有

他越想越心頭火熱,忍不住道,“那咱們明天就去抓小豬崽吧。”

“明天不行,我得去趟公社。”

“……您又想買什麼?”淩誌提起心,愁容滿麵。

宋紅果好笑又好氣,“放心吧,都是必需品。”

“比如?”

“玻璃啊,水泥啊……”

淩誌的表情頓時一言難儘,好傢夥,他頭一回聽說玻璃和水泥是必需品,明明一般人都用不到吧?

看他臉色,宋紅果就知道他在腹誹什麼,“咱們家窗戶都還光禿禿的呢,難道就那麼敞著進風?”

“可以糊窗戶紙。”

“不好,不亮堂,還遮視線。”她還想從窗戶裡欣賞前後院的美景呢,糊上紙,還看個啥?

“彆人家不都這樣?再說,玻璃能買得到?”

“其他地方還真不好說,但咱們市,有玻璃廠啊,還能缺玻璃了?”

“那水泥?”

“有水泥廠,是鋁廠的下屬單位。”

淄市原就是重工業城市,煤礦和鋁廠就是到了後世還是國有大型企業,倒是玻璃廠後來倒閉了,除此外,陶瓷產業,藥廠,農藥廠,還有機械製造,都非常發達,還是後來的政策開始重視環保,有些廠子才被整改了。

淩誌不知道這些,

他就好奇,“您買水泥做什麼?”

“鋪地吧。”還有想弄個好看的牆圍,貼石頭的話,不用水泥怎麼粘住?不過這些暫時就先不說了,一次性嚇狠了怎麼辦?

“……”

淩誌已經嚇到夠嗆了,硬著頭皮又問,“除了玻璃和水泥呢?還有什麼?”

“傢俱,屋裡空蕩蕩的,你看著不難受啊?放心吧,不買新的,我去廢品收購站淘幾樣舊的,不了多少錢。”

聞言,淩誌總算鬆了口氣,然而他此刻不知道的是,除了這些,宋紅果還有從係統那兒買的東西呢,等到時候都拿出來……

“不知道舅姥爺家養不養豬,要是能一起挑就好了。”淩遠忽然道。

淩誌眼睛一亮,看向宋紅果。

宋紅果想了想,點頭應下,“那我明天出門時,問一聲好了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