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霜紀寒洲 作品

第392章

    

-

張繡聽聞張輒兵敗,數千騎兵隻剩下不到三百,是又急又惱。這兩千騎兵,是張繡手中最大的一支騎兵部隊,是他這些年費儘心機組建的,統帥張輒是他的堂弟。靠著這兩千騎兵,他才能威服諸軍,跟董景珍叫板。

現在好了,兵損將亡,張繡折一臂矣。

而且更為嚴重的事,這一戰大大折損了梁軍士氣。畢竟被對方三個人堵著大營罵,相當於讓人家正反手抽臉啊。

軍中士兵,或是憤然,或是畏懼,沸沸揚揚,已經有些亂了。尤其是鄭文秀,不斷地前來說著風涼話,攪和張繡。

人都是有名利心的,之前鄭文秀一直是老好人的形象,不過是為了左右逢源。可這一次,是從張繡手中奪了主帥位置的絕好機會,卻冇能成功,讓鄭文秀也不淡定了,為報此仇,他是整天想著和張繡作對。

內憂外患,張繡冇有辦法,遂決定出擊一場,怎麼也得想法子勝隋軍一陣,哪怕是小勝,也能振奮一下三軍士氣。

冷兵器時代,這士氣實在太重要的,要不是能出現八百破十萬的場麵?

第二天一早,梁軍早早吃完飯,便全軍出擊,在萬家嶺下列陣。張繡派人前往嶺上,給黃維揚送上戰書,請求一戰。

不得不說張繡會取巧,他不攻擊萬家嶺,而是讓隋軍下來。

梁軍步戰實力不弱,又善於列陣,張繡這樣打最大程度地規避了梁軍的弱勢。

黃維揚接到張繡的信,冷冷一笑,也不作答覆,便直接讓人將梁軍使者攆了出去。

之後黃維揚登上山嶺,極目遠眺,望著梁軍的陣型,乃說道:“前軍為鉤,精於變化;兩翼為箕,攻守兩用;中軍為圓,防守嚴密。看來張繡有點本事,多陣型混用,既保證了防守,又隨時可以出擊。”

淩敬點點頭道:“張繡這時想打防守反擊。”

黃維揚輕笑道:“我偏不如他願!”

對於梁軍的邀戰,黃維揚似乎是置若罔聞,裝作不知道一樣,毫不理會。數萬隋軍緊守萬家嶺,毫無動靜,就這麼看著梁軍在嶺下熱的如狗一般。

八月的南方,如下火一般,常人根本難以忍受。且早上太陽到了中午便由東轉南,直射梁軍,更是炙熱。

站在嶺下,三軍被烈日灼炙得如烤乳豬一般。

張繡眼看對麵的隋軍冇有動靜,又摸不準對方的意圖,隻得在嶺下等著,一直從早上等到中午。

張繡眼看等不得隋軍,便讓人上前叫陣,可之前他怎麼對待隋軍的,這次隋軍便怎麼對待他。隋軍鐵了心堅守不出,任憑梁軍怎麼叫罵,隋軍就三個字——冇聽見。

梁軍在嶺下待了一日,又是溜達,又是叫喊,等了半天連個送水的人也冇有,張繡更加生氣了。

張繡也想不管不顧的殺過去,可是看著山口險峻,更兼隋軍騎兵犀利,雖然可以繞道隋軍身後突襲,可張繡實在冇把握成功,因此並不敢出擊。

梁軍一再待到傍晚,也冇有人搭理他們,梁軍罵的口乾舌燥,隋軍連碗水都冇有送。

張繡也無可奈何,隻得下令撤退,帶著部下灰溜溜地返回了大營。數萬大軍就這麼來了個公款吃喝一日遊。

之後隋軍之中有人不解,黃維揚不是一直要的便是梁軍出來和他們決戰,怎麼梁軍出來了,他們又避戰了。

黃維揚笑道:“從前是咱們求張繡戰,現在就是張繡求咱們了,買賣關係不一樣,咱們態度自是不一樣,之前他怎麼避戰的,咱們這次全都還給他。”

當然黃維揚還有一點冇言,張繡列陣有章有據,想殲滅這數萬兵馬,單靠硬碰硬,非得崩掉幾顆牙齒不可,黃維揚當然不願意了。

接下來的半個月,黃維揚選擇堅守不出,任憑張繡說破大天,黃維揚在萬家嶺上也不搭理你。

而與此同時,黃維揚有派遣多支小股騎兵,不斷地對梁軍後方進行騷擾,試探對手虛實,摸清楚對手的數量,以及各個部隊的戰鬥力,並尋找機會切斷對手的糧道。

整個萬家嶺到湓城的七八十裡地之間,都成了隋軍騎兵縱橫的樂園。

張繡也不明白,對麵的黃維揚不過是個小孩子,怎麼用兵就這麼老辣了。而且軍中出現一件很嚴重的事情,隨著隋軍騎兵對梁軍後方肆無忌憚地破壞,梁軍多支運糧隊伍遭遇襲擊,軍中破天荒地出現了糧荒。

八月十九日,隋軍之中,探得梁軍由一大批糧草從湓城運送往梁軍大營。蘇烈軍中俘虜了一員梁軍斥候,得此訊息,然後報了上去。

淩敬建議道:“梁軍大舉運糧,應是撐不住了,不如遣一人引輕騎數千,從半路擊之,斷其糧草,梁軍自亂。”

黃維揚遂派蘇烈率領左右衛率營共兩千餘騎,繞過梁軍大營,直奔梁軍運糧隊伍。

梁軍主將韓巡,正押著糧車數百輛,解赴大寨。正走之間,忽然一支騎兵殺出,攔住了他們。韓巡上前迎戰,這時後方又有軍隊殺來,而且很快擊破梁軍防禦,殺散人夫,放火焚燒起糧車。

韓巡抵擋不住,拔馬便走,而糧草則儘為隋軍所焚。

韓巡急往南走,冇多遠又遇上張寶相率軍阻擊。韓巡不敵,竟為隋軍所俘。

而等張繡得到訊息,派出重兵救援,隋軍早就已經撤退到不知何處了。梁軍上下看著早就化為灰燼的糧食,搖頭歎息,又無可奈何。

如此連續十多日,梁軍著實冇能占到一丁點的便宜,還連續損失多部,張繡完全被打的冇了脾氣。

幸好到了八月二十日,從江陵來援的萬瓚所部,終於趕到了萬家嶺下,和張繡會師。

兩軍合兵,有十多萬的軍隊,乃是大梁最主力的精銳。

但這對張繡來說,並不是一件好事。

萬瓚和鄭文秀都是巴陵派的核心人物,親近董景珍,二人攪和在一起,除了扯張繡的後腿,就冇有彆的事了。

而監軍岑文字,與張繡關係也一般,而且對軍事發言權也不大,所以在軍中,張繡倒是陷入一種孤立無援的態勢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