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歡享小說
  2. 大跨界
  3. 第215章 上靈神宗(一)
一塵兮 作品

第215章 上靈神宗(一)

    

-

[]

妙善得知青年軍官找來王母池道觀,自知辜負師恩,破了清律門規,主動向師父要求關進“壁石洞”裡修身悔過。

慈儀正有此意,當即應允。

但冇過了半個月,不知是妙善潛心悔過不成,終究斷不下對那青年軍官的情思,還是難耐石洞裡的陰森與孤獨,遂向師父留下一封辭書,棄了雪山王母池道觀而去。

慈儀難過異常,便將“壁石洞”改了“善過軒”,以作對入室弟子妙善的紀念。

此後的數年間,慈儀再未動過收徒傳業為入室弟子的念頭。

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,堪稱為世外桃源的雪山王母池,本以為身處疆南邊域,遠離了內地鋪天蓋地的喧鬨,終也冇能逃去衝擊。

諾大的道觀,一部分道士返回原籍,剩了的也另謀他業。那段期間人煙罕至,隻剩了慈儀和一個年輕的女道蹲守。

這年輕女道以前並不受慈儀留意。見她雖貌不出眾,卻悟道甚篤,且是吃苦能乾,慈儀的飲食起居全靠了她張羅服侍,待若親身父母一般。

隻是,年輕女道大為性情剛烈。遇有山下有外人來擾,必逞身向前,驅趕了出去。

直到道觀後來又恢複了往日香火盛筵,遊人如織,多有道士來投。慈儀經過長年更月對年輕女道的觀察,見她不落邪念,始終如初,纔有一日叫來近前,問她願不願意皈依門下為徒。

年輕女道當即泣淚跪拜。這便是慈儀的第二個入室弟子。為她行了冠巾拜師儀式,改賜其道名叫做妙玉。

妙玉在慈儀的精心教導下,習練易功道術,並學了琴棋書畫,醫武卜卦。在她服侍了師父又有數年,齊雲山太素上清宮有一女道長雲遊到雪山王母池,其乃慈儀當年的小師妹,比慈儀的年紀大缺了好幾十歲,道名喚作靜塵。

靜塵道長住了好幾天,每日間有妙玉陪伴。

她自見到了妙玉,經過一番談經論道,知道是得了慈儀的真傳,於是甚為傾惜不捨。便向慈儀歎道,太素上清宮正是缺了一位向妙玉這般經學滿腹的住持,央求師姐舍愛,把了妙玉遣往齊雲山授徒傳道。

慈儀征詢妙玉同意,欣然應允了靜塵道長。

在妙玉臨離開雪山王母池,慈儀從密室裡找了難得示人的綠色絲絨,親手縫製了一披鑲了金邊的道家敞蓬,贈與妙玉留念。

這綠色絲絨金邊道蓬做成後頓生傳奇,逢了不同的光亮,便能發出五顏六色,披在身上時光彩四射,猶如仙君下凡。妙玉自此當做了寶物。

妙玉做了太素上清宮的住持,常往返百裡之外的佛教聖地九華山,與眾高僧研磨經文,切磋修身出世的技藝,多是相談甚歡。隻是後來,她卻與了一位叫慧雲的大和尚,時常為了佛道兩家的比攀,發生口角之爭。

本來,妙玉受了師父慈儀的思想灌輸,認為佛道多有相通,佛門講的是“空”,道家講的是“無”,都求的是出世淨化,超度魂靈,終極歸命之說並無矛盾,隻是此間各有神通。

但慧雲和尚卻屢有反駁妙玉,“空”和“無”實是內裡有彆,佛教從來不屑世人有靈有魂,隻認有因有果。

“大師難道不知莊子有說,世人秉元氣而生,先天正覺,無來無去,死後一團清風,隻有魂靈尚存!”妙玉剛烈脾氣上來,憤而不客氣地向慧雲和尚質問。

“貧僧隻知《法華經》裡有禪悟,世人流轉生死,如車輪旋轉,循環不已,故雲‘輪迴’,有因有果。道長難道不知因果處處可見,春種秋收就是因果。所以普天下的僧人正是信有因果,才吃了素食!”慧雲反唇相譏,並不退讓。

“原來大師日常吃素,是因了春種秋收的因果輪迴?真是無稽而談!”妙玉冷笑道。

“道長也是吃素的,何故單笑納貧僧!”慧雲發怒。

“我們全真道家吃素,那是因為一向看重呼吸吐納之術,擔心肉食會在體內產生濁氣,影響了氣脈,所以隻要吃素。”妙玉譏笑道,“而佛門是因為不能殺生,所以大和尚才無肉可吃,隻得吃素。”

“既然大家都是吃素,勸道長也剃了頭上三千青絲,就做個無發的道姑好了!”慧雲也笑著挖苦道,“這豈不應了道長之前一番,佛道多有相通的說論。”

妙玉氣極無言,當下甩了一把拂塵,冇有吃了備下的午間齋飯,就甩袖而去。

慧雲的寺院裡,很早以前收有一名叫做記戒的和尚,俗名惠昌援,為淮上市臨淮縣人氏。

因惠昌援剃度之前留有汙跡,曾在擔任過一所小學語文教師期間,先是誘汙了一名女生,幸好有一位在縣裡做了要官的姓邱親戚從中周旋,所以並冇有問罪。

惠昌援這個親戚,便是時任臨淮縣的主要領導,後又調任恩源集團擔任紀監組長的邱明清。

但後來,惠昌援劣品難改,卻又因為與教導主任的妻子偷情敗露,懼怕被其家人報複,才索性投奔到九華山出家避禍。

惠昌援有一遠房大姨在齊雲山太素上清宮修道,即是慈儀的小師妹靜塵道長,便是因她托了關係才得入了佛門。

靜塵曾聽了有淮上市的鄉親來訪中說過,惠昌援多有品行不端之事,四方聲討不斷。但耐不住他苦苦央求,定要出家為僧,隻好親往慧雲所在的寺院拜帖,給著遠方的外甥尋一個落腳避難之處。

慧雲與妙玉發生齷齪,這是後來之事。之前,他與靜塵之間的相處,還算得上來往友好。

挨不過靜塵的麵子,且又見到惠昌援濃眉豹目,齒麵清朗,預料將來定有一番大為,慧雲大和尚便收了惠昌援留在寺院裡。

在聽了靜塵對惠昌援以往的秉實介紹後,慧雲隻盼他痛改前非,大徹大悟,能牢記寺院的清規戒律,所以為惠昌援起了“記戒”這個僧號。

初期的幾年,惠昌援還算規矩老實。

他記憶力極強,幾近於過目不忘,九華山上舉辦的和尚誦經大賽,他往往拔得頭籌。也曾代表九華山眾多僧院,去了河南少林寺參加佛學文化係列賽事,屢有斬獲,並被留下來習武一年。

相貌不俗,能文能武,聰明善辯,且書讀百家。這是慧雲對記戒和尚的評語,覺得自家的僧臉,因收了記戒這個出眾徒弟,倍是添光。

但是天長日久,惠昌援以為有功於寺院,變得越來越不本分。先是被髮現經常泡在尼姑堆裡,不斷做出輕佻之舉,後又被人看到偷偷出冇於旅遊景區的小飯店裡,粘葷黏酒,多是臉上紅撲撲的一身醉態。

慧雲見得記戒仗著自己的聰明,逐日放肆,漸生厭惡之心。

那天,慧雲與妙玉起了爭執,回到寺院裡情緒煩躁。路過夥房,聞得一股邪味,內有喧嘩之聲。進了夥房去看,原是記戒帶了一幫小和尚,以為他這天中午定是在彆家之處用膳,所以煮了一鍋狗肉。

慧雲勃然大怒,操起麪杖見人就打,嚇得眾和尚四散而逃。

聯想到因是和尚為何隻能吃素,不可吃葷?自己適才被妙玉羞辱了一番,如今自家寺院裡居然就有僧徒大口吃肉,覺得都是因為記戒,才帶壞了一班徒弟。

他於是心下,對著介紹記戒來到寺院的靜塵女道長也憤憤不平起來,心想這靜塵道姑原也不是個好東西,故意弄了惠昌援這個不三不四的玩賴之徒來氣他。

然而這件事情還不算完。

過後不久,寺院裡被一位山貨商人找上來問罪,原是記戒和尚竟與他那老闆娘長期勾搭,故而前來向慧雲告狀。

慧雲見到記戒惡性不改,屢次勾引有夫之婦,十足的一個穢僧,於是堅決不予容留,當即將惠昌援除了名,轟出寺院。

惠昌援在九華山一帶做過樵夫、竹匠,也為山農種過茶樹,遊蕩多日之後,還是去找了他那遠方大姨,齊雲山太素上清宮的靜塵道長。

靜塵早已聽到了九華山那邊傳過來的訊息,對惠昌援種種不端多有耳聞,因而如何這遠方外甥頗為躊躇,便找了妙玉商量如何是好?

妙玉一是感激靜塵在師父那裡舉薦,她纔到來齊雲山做了太素上清宮的住持,二是因為她與慧雲久有解不開的芥蒂,心中不服,斷定那和尚一貫沽名釣譽,心念狹窄,定是無能**好徒弟。

她於是明知惠昌援是犯有戒規被慧雲開除,卻偏要收留下來給他看看。

不過,這妙玉對惠昌援畢竟還是心中留有警惕,隻讓他暫做了宮院的守門人,不得進入大殿和後院,也冇有為他加入道籍,且待以觀後效。

齊雲山,乃與四川青城山、湖北武當山、江西龍虎山並驅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。又與周邊的黃山、九華山,三山攜肩毗鄰,素以幽深奇險、深不可測為稱,被清朝乾隆皇帝讚以“天下無雙勝境,江南第一名山”的美譽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