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歡享小說
  2. 度韶華
  3. 第137章 比陽
尋找失落的愛情 作品

第137章 比陽

    

-

南陽郡有三個人口過萬的上縣,分彆是博望縣葉縣,還有一個就是比陽縣。

博望縣有鐵礦銀礦,葉縣盛產絲綢,比陽縣卻有讓北方諸郡都眼紅羨慕不已的馬場。

大梁朝一直都缺戰馬。大梁軍隊總人數多達六十萬,其中,駐紮京城的二十萬軍隊,盔甲兵器俱齊,步兵占了十五萬,隻有五萬是有戰馬的騎兵。

事實上,就是五萬騎兵,也多是一人一馬。一人雙馬的精銳少之又少。

大梁想多養些騎兵,奈何戰馬緊缺,價格高昂。一匹馬一年吃草料豆料,耗費著實不少。可以說,養一個騎兵的銀子,夠養十個普通士兵了。

連京城都是如此,各地駐軍就更不必說了。譬如南陽軍,整個軍營裡也就五百匹馬。

所以說,郡主的親衛營裡人人有戰馬,身邊的親兵更是一人雙馬,實在令人眼熱羨慕。

這些優良的戰馬,都是比陽縣的馬場養出來的。

“郡主,前麵就是比陽縣。”

陳瑾瑜探頭看一眼,聲音裡有壓抑不住的喜悅和激動:“城門外有好多人等著迎接郡主呢!”

連著趕了兩天路,人困馬乏,進了比陽縣就能好生安頓歇著了。

薑韶華近來活潑了不少,一併探頭往外瞧:“比陽縣的官道比彆處寬得多,城門也格外寬闊。”

“這是為了運送戰馬方便,特意修整過的。”陳瑾瑜笑著接過話茬,極力遠眺:“對了,站在最前麵的那個就是比陽縣令麼?我聽祖父說過,比陽縣的縣令和彆處不同。”

薑韶華微微一笑:“是,其他縣令多是朝廷派來的。你爹雖然走了後門,也是正經科舉出身。隻有這比陽縣的馬縣令,大字不識幾個,還是商戶出身。”

那馬縣令是怎麼做上縣令的呢?

其中有一段故事。

當年南陽王來了藩地後,政令寬和,注重農桑,對商販們收取微薄的商稅,激勵商販們走出南陽,開拓商路。

馬家是比陽縣裡的商戶,專門販賣牛羊。家主馬鴻頗有進取心,認為這是天賜馬家的好機會。

馬鴻帶著家中二十多個男丁,又雇了一百個鏢師,從南陽郡一路往北,一直走出到關外,進了茫茫草原。

一路遭遇幾次匪禍,有人在路上急病去世,有人意外身故。一年多後回來的時候,馬鴻帶出去的子侄後輩就剩下六個。護送的鏢師也死了一半,可謂死傷慘烈。

馬鴻耗儘家資,賠了大筆銀子給鏢局。

付出這麼多,馬鴻的收穫是帶回了三百匹優良馬駒,其中兩百匹母馬,一百匹冇煽過的可以配種的公馬。

要知道,可以配種的優良公馬,在大梁朝堪稱稀缺,一匹優良公馬可以賣出千兩銀子,關鍵是有價無市。

馬鴻帶回這麼多種馬,已足夠建一個馬場了。

南陽王大喜,當即上書朝廷,為馬鴻請功。當年坐龍椅的還是疼愛胞弟的先帝,二話不說就允了南陽王所請。

於是,牛羊販子搖身一變,就成了比陽縣的馬縣令。

三年後,馬場養出了第一批精心配種培育的馬駒,送進南陽王府。

南陽王大悅,親口對馬縣令說道:“你用心養馬,這比陽縣的縣令不會換人,一直由你來做。”

馬縣令感恩戴德,之後二十年勤勤懇懇,養出一匹又一匹良馬。這比陽縣令的位置,自然也安穩如山。

這段故事,堪稱傳奇。陳瑾瑜也聽自家祖父說過幾回,轉頭笑道:“今日我可得好生見一見馬縣令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