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4章 難以把持

    

-

吳懿確實不是吳班,吳懿的能力,要比他的族弟吳班高出不止一個檔次。

但你要說吳懿在指揮能力上要強過郭淮,那也有點太看得起的吳懿了。

真要雙方戰場相遇,互相擺開陣勢作戰,吳懿大概率不會是郭淮的對手撐死就是不會輸的太慘而已。

但如今,吳懿不是占據著一個偷襲的優勢呢嘛。

七裡地的距離,對張飛和吳懿親手訓練的大漢南北軍來說,並不是多麼遙遠的距離,這點行軍時間,也不足以給郭淮做出太多的防禦措施。

因此,在先機上,吳懿是有利的。

在兵力上,吳懿確實是處在劣勢地位上,兵力比郭淮的少,但軍心士氣上,吳懿的北軍精銳,卻是要占據上風。

魏軍畢竟是在進攻眉縣不下的情況下選擇了撤退,士卒的士氣肯定會受到影響,如今中軍又在激戰,情況到底如何尚不明晰,士卒們也擔心身後隨時有蜀軍會追上來.這樣的軍心士氣,能高纔怪咧。

而北軍呢,雖然是第一次上陣,戰陣經驗不足,但這支部隊在組建之初,就被認為是要承擔大漢進攻鋒銳的職責的,兵員也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,身體素質稍微差點的,身家稍微不清白一點的人,都冇有資格成為北軍的一員。

因此,北軍從一開始組建起,就對自身有著極高的要求,同時也是有著極高的自尊,甚至自傲,如今初上戰場,各個都憋著一股勁,想要證明自己有這個自尊甚至自傲的資本。

在這樣的情況下,兩軍一交戰,都讓雙方的指揮官有些吃驚。

吳懿是吃驚於,在如此的境況下,曹魏的禁軍在郭淮的指揮下,還能爆發出這樣的戰鬥力.曹魏進軍的戰力,果然不可小覷。

而郭淮則是震驚於特麼這支蜀軍的戰鬥力,強的有些離譜了。

為了保險起見,郭淮確實留了一千預備隊,隻派出了四千禁軍士卒出戰,但.對麵隻有三千人啊。

四千大魏禁軍打三千蜀軍,居然還能打的勢均力敵,這絕對不科學!!!

郭淮從涼州一直打到雍州,跟形形色色的蜀軍都有過交手的經驗。

益州的郡兵,張飛手下的鴛鴦兵,陳到的白毦兵.戰鬥力有強有弱,郭淮都見識過。

其中最難纏的,肯定是張飛手下的鴛鴦兵,戰力最強的,是陳到手下的白毦兵益州郡兵嘛,也就那樣,也就是普通曹軍的水準而已,跟曹魏禁軍相比,還是差了一些的。

這段時間,郭淮跟魏延交手,基本能確定,魏延手下的士卒,應該就是蜀地的郡兵而已,戰鬥力不算太高纔對。

所以.這支戰鬥力如此強大的蜀軍,到底是從哪兒冒出來的?!

郭淮是越觀察,臉色越不好看。

如今麵前的這支蜀軍,絕對不可能是普通的蜀地郡兵。

這支蜀軍,從裝備來看,覆甲率極高,而且全都是清一色的玄鐵甲。

玄鐵甲不足為奇,這是從前漢時期就開始裝備部隊的製式軍備,如今接受了大漢禪讓的大魏,中央禁軍的製式裝備,也是玄鐵甲。

但這個覆甲率有點太高了!

因為這幾十年連年戰亂的緣故,不僅僅是百姓生活困苦,就是朝廷軍隊,也很難跟兩漢那樣,維持軍隊大規模的裝備玄鐵甲。

即使是占據天下最精華的中原和河北兩地的大魏,也隻能讓中央禁軍做到大部分裝備玄鐵甲,其他地方郡兵,基本都是皮甲和玄鐵甲夾雜的甲冑。

可這支蜀軍進攻部隊中,除了很少數的弓兵外,覆甲率幾乎達到了九成以上,而且全部是玄鐵甲。

以蜀地的經濟能力,劉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!這麼多的鐵,劉備又是從哪兒弄來的?!

冇聽說蜀中或者荊州有大規模產鐵的地方啊!!!

再說手裡的軍械.這些蜀軍士卒手裡拿著的,不是郡兵製式的環首刀,而是一種比環首刀更長一些,但鋒刃更窄一些的刀具。

這種刀具,不僅可以單手使用,也可以雙手使用,而且最重要的.明顯這些刀具的材質要比自家禁軍的環首刀材質還要好。

郭淮倒是曾經聽滿寵和曹仁將軍說起過,說是荊州軍有部分士卒是配備了這樣的刀具的,但兵力也不多,不過數千人.總不能這些士卒是從荊州過來的吧?!

這個可能性太過於荒誕,郭淮再怎麼腦洞大開也不會相信這種可能.但不管怎麼說,這支軍隊,肯定不是原本屬於魏延麾下的郡兵士卒。

這就不得不讓郭淮多想了。

是不是自己身後的蜀軍主力,已經追上來了甚至,他們都已經追到自己的前軍來了?!

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就麻煩了!!!

如果來的蜀軍主力士卒隻是少數人的話,那郭淮還不算太著急.可如果是張溪,張飛等人親自領兵追上來了呢?!

一想到這裡,郭淮頓時也急了。

他必須儘快的擊破這支奇怪的蜀軍,然後立刻親自領兵去解圍中軍,之後加快行軍速度,儘快與曹真都督彙合再晚一點,可能就跑不掉了。

郭淮確實有些急了,也不敢再留一手,趕緊派出了留在自己身邊的一千預備隊,爭取用人數優勢,儘快的去擊破吳懿率領的蜀軍。

而這麼一來,吳懿就有些吃力了。

論指揮水平,吳懿真的不弱,但架不住兵力少,士卒戰陣經驗不夠啊。

有好幾次,漢軍士卒依仗這軍械優勢,已經占據了上風了,完全可以乘勢擴大戰果的,但吳懿的軍令傳遞到下麵,下麵再執行時,浪費了太多的時間,導致魏軍已經緩過了這口氣,重新頂了上來。

這是戰場經驗缺乏的原因,吳懿怪不了任何人。

那個時候呢,吳懿是帶著三千北軍全力進攻了,郭淮卻隻派出了四千魏軍士卒應戰,手裡還留著一千人的預備隊可如今,郭淮也不留手的投入了所有軍隊,吳懿應對起來,就非常的吃力了。

不是說吳懿要敗了就算兵力不足,就算士卒經驗不夠,但要堅守一陣子,到底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。

可問題是,吳懿的目的,不是來牽製郭淮的前軍啊,他是要想辦法擊破郭淮的前軍,最少要逼迫郭淮退入中軍就地堅守的啊。

被人壓著打,還怎麼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呢?!

吳懿是又氣又急。

氣的是,訓練了一年多的大漢北軍,居然被大魏禁軍壓著打.就算有兵力差距,這說出去,多丟臉啊。

急的是,自己如果始終不能擺脫這種被動捱打的局麵,那麼進攻中軍的魏延將軍那邊,壓力可就真的大了。

那邊可是以七千對一萬多人啊,一個不好,就會全軍覆冇的。

因此,吳懿真的是想破了腦袋,依然找不到什麼好辦法。

就在吳懿即將絕望,尋思著是不是暫時儲存有生力量退兵,然後去中軍位置接應出魏延的時候.異變陡生。

郭淮軍另一側的山林內,突然冒出了數百名士卒,直撲郭淮軍本陣。

而讓吳懿狂喜,郭淮臉色大變的原因是——這支數百人的軍卒,打的,是大漢的旗號。

是的,是王平。

隱匿在山林裡兩天,一直按兵不動的王平,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候,帶著六百無當飛軍,突然從山林裡鑽了出來,出現在了戰場的另一側。

而這個時候,郭淮已經把手裡的預備隊完全派了出去,他的中軍,如今隻有不到百人的護衛隊護衛而已。

麵對這麼好的機會,狂喜的吳懿立刻下令全軍反攻,不計傷亡代價的一定要拖住眼前的魏軍,不讓這些魏軍回援一兵一卒。

而另一邊,郭淮臉色鐵青的看著衝向自己六百多蜀軍士卒,盤算了一下自己的護衛戰力就算自己的護衛也是精銳,可讓他們以一敵六,也實在是太勉強了。

郭淮在是走是留的問題上稍微猶豫了一下,最終決定——召回前軍士卒,撤往中軍防禦。

眼前的蜀軍並不重要,隻要自己保證安全,就隨時有反攻回來的機會。

但如果自己傻傻的在這邊等死,一旦自己陣亡後全軍群龍無首,那纔是最要命的事情。

僅靠毌丘儉和文欽兩個人,資曆太淺,根本指揮不動這麼多的軍卒的。

至於蜀軍是不是追兵已至這個問題,退往中軍後再想辦法吧,如今自己,已經冇有選擇了。

就這樣,郭淮下達前軍撤退命令,領兵撤往中軍。

(本章完)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