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歡享小說
  2. 命之途
  3. 第二四零五章:不戰而勝
莫若夢兮 作品

第二四零五章:不戰而勝

    

-

大宋,汴京城皇宮的正殿內,氣氛緊張而肅穆。

趙匡胤,這位英明果斷的皇帝,坐在龍椅上,臉色鐵青。他手中緊握著一封緊急情報,那是關於江南局勢的最新訊息。趙匡胤的眉頭緊鎖,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光。

他猛地拍案而起,聲音如雷霆般震耳欲聾:“豈有此理,楊吳餘孽,竟敢吞吳越,連南唐,重新建國,毀我戰略,其心可誅!”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盪,充滿了威嚴和憤怒。

文武大臣們紛紛議論紛紛,他們早已提前聽到了風聲,知道江南局勢的嚴重性。

此刻,他們議論的聲音在大殿中此起彼伏,有的憂心忡忡,有的憤怒不已,有的則沉默不語。

趙匡胤的怒火併未因此而平息,他繼續說道:“江南乃我大宋之根本,豈能容他人染指!”他的話語充滿了決心和霸氣,彷彿要將江南的逆賊一網打儘。

同平章事、樞密副使沈義倫站出身來,麵對著趙匡胤和眾位文武大臣,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:“官家,如今形勢嚴峻,我們必須立即調派大軍,增援曹彬將軍,對新生的吳國進行打壓。我們必須趁其立國未穩,一舉將其消滅,否則一旦讓它站穩腳跟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

沈義倫的話語在大殿中迴盪,每一個字都充滿了緊迫感和危機感。他的話語讓趙匡胤深以為然,他點頭表示讚同,認為沈義倫的分析和建議十分有道理。

接著,武將們也紛紛站出來表態。劉慶義、劉守忠、韓重贇、郭守文、劉廷讓等人,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,他們紛紛表示願意帶兵出征,為平定江南貢獻自己的力量。他們的聲音堅定而充滿決心,彷彿已經看到了勝利的場景。

趙匡胤看著這些忠誠的武將們,心中充滿了欣慰和豪情。他知道,自己有著這樣一群忠誠的將士,是大宋的幸事,也是自己的幸事。

趙匡胤看到群將義憤填膺,微微點頭,覺得士氣可用,說道:“朕決定禦駕親征,到長江北岸,指揮大軍,消滅吳國,統一南方,讓這些逆賊知道我大宋的厲害!!”

這時候,趙普緩緩走出班列,語氣溫和卻堅定,猶如一股清流在洶湧的江水中靜靜流淌。

“官家,此時不宜輕舉妄動。”趙普的話打破了殿內的緊張氣氛,“吳國新立,兵強馬壯,又吸收了南唐與吳越的殘餘兵力,其實力不容小覷。傳聞他們擁兵二十萬,且沿江佈防,可見其決心和準備。我們若要發起渡江作戰,非二三十萬大軍不可。”

他頓了一頓,目光掃過大殿中的文武大臣,繼續說道:“再者,前線戰敗,十萬禁軍精銳損失慘重,如今僅有兩三萬退守荊南。我們已元氣大傷,此時再與吳國硬拚,實非明智之舉。兩敗俱傷之下,恐北漢、遼國將坐收漁翁之利。”

趙普站出來阻止,他的話讓原本熱血沸騰的大殿陷入了短暫的沉寂。

趙匡胤緊鎖眉頭,怒氣未消,他盯著趙普,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:“難道就這樣算了?難道要讓吳國公然挑釁我大宋的威嚴,而無動於衷?這口氣,我宋人如何能嚥下?”

趙普深吸一口氣,他知道趙匡胤的憤怒和不甘,但他更清楚當前的局勢和國家的利益。他平靜地迴應道:“官家,憤怒和衝動不能解決問題。我們應該冷靜分析,智取吳國。首先,我們需要大量蒐集吳國的情報,瞭解他們的主將、謀士、官員等情況,然後針對性地製定策略。或許可以通過外交手段,或許可以離間其內部關係,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。”

他的聲音穩定而有力,大殿中的氣氛漸漸緩和下來,文武大臣們也開始認真思考趙普的建議。

趙匡胤緊皺的眉頭也漸漸鬆開,他深吸一口氣,眼中閃過一絲深思。他知道趙普說的是對的,作為一個明智的君主,他不能因為一時的憤怒而做出衝動的決定。他需要冷靜思考,為了大宋的未來做出最明智的選擇。

趙匡胤拿出另一張秘折,沉聲說道:“根據武德司帶回的情報,現在的吳主是楊靈兒,這位楊吳的皇族後裔公主被呂超群等黑雲都舊部將領後人奉為主公,已經稱王,暫時為吳王。雖然尚未稱帝,但一旦吞併南唐、穩定局勢,稱帝隻是時間問題,屆時她將與我大宋平起平坐。”

他頓了頓,目光掃過眾臣,繼續說道:“更令人不安的是,唐國的韓熙載、徐鉉等人都在吳國擔任要職,甚至那個蘇宸也複活了,成為安國侯,掌握軍政大權。他還是吳主的長兄,這樣的身份和地位,對我們來說是個極大的威脅。”

說到此處,趙匡胤的憤怒難以抑製。他原本打算重點提拔蘇宸,將其作為皇子的老師,傳授智慧,但現在卻成了大宋的頭號敵人。這一切的變化讓他深感痛心和憤慨。

“現在看來,當初蘇宸的死很可能有蹊蹺,與楊武複國組織脫不了乾係。”趙匡胤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懷疑和冷意。他知道,這一切的背後必然隱藏著更深的陰謀和計劃。

大殿內的氣氛再次變得沉重起來,文武大臣們都被趙匡胤的話語所震撼。他們明白,江南局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,必須采取果斷而明智的行動來應對。

殿內的官員們,此時交頭接耳,議論聲此起彼伏,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震驚和不安。楊吳後人的出現,蘇宸的死而複生,以及吳國迅速崛起的態勢,都讓他們深感憂慮。

就在這時,趙普再次開口,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:“官家,吳國的崛起並非偶然,他們背後必然有著深遠的圖謀和精心的策劃。數年前他們就開始準備,如今才能擁有如此雄厚的糧草和兵馬。而且,他們能在我大宋、吳軍與唐軍作戰膠著之際,趁虛而入,逐步蠶食南方疆域,這背後必然有高人在出謀劃策。雖然我們不能確定是否是蘇宸,但他的存在確實值得我們重視。”

他頓了一頓,繼續說道:“因此,臣不建議立即對吳國用兵。然而,我們可以考慮對蜀國采取行動。蜀國地處偏遠,兵力分散,且近年來內部紛爭不斷,正是我們趁機擴張的好時機。通過征調荊南、湖南的兵力,我們可以迅速平定蜀國,從而增強我大宋的實力和威望。”

趙匡胤聽後眉頭緊皺,他沉思片刻後問道:“對蜀國用兵?”

趙普點頭說道:“如今吳國銳氣正足,我軍前線新敗,如果征調北方大軍過去,少說二十萬,幾乎傾巢而出,一旦出現意外,對我大宋影響巨大,甚至會威脅國運。但滅蜀卻容易,自從上次伐蜀失利之後,蜀國傲慢起來,並冇有任何改善。而我軍可以南北兩線,偷襲入蜀,說不定可以直接滅掉蜀國。把蜀國的財富拉入大宋汴京城,彌補這次在江南的損失,然後整軍,抽調蜀軍和淮北地方軍,湊足十萬,我軍再出十萬精銳,南下討伐吳國,或是滅掉北漢。”

趙匡胤微微點頭,想到蜀國上次之所以那樣神勇,很可能跟蘇宸幕後做了孟玄鈺的謀士有關。如今蘇宸正在南唐金陵城,無暇分身,所以,這一次滅蜀,反而變得容易。

滅掉蜀國,還能拿到蜀地的財富,百姓等等,這樣可以彌補這次損失。

果然是好計劃!

趙匡胤看了趙普一眼,覺得關鍵時候,還是他靠譜!

“好,這件事,需要從長計議,容朕再考慮一下。”趙匡胤宣佈退朝,然後單獨宣趙普、薛居正、沈義倫三位宰相,加上樞密院使李崇矩等,到禦書房議事,其中沈義倫既是同平章事,又是樞密副使。

坐定之後,趙匡胤目光看向李崇矩,詢問:“如果討伐後蜀,我們短期內,能夠調動多少人馬,糧草方麵,是否能夠補足?”

這樞密使李崇矩性情醇厚,沉默寡言,在官場是個另類。當年周太祖和名將史弘肇的關係不錯。後來周太祖當了皇帝,史弘肇卻提前被小人殘害,周太祖就想幫幫史家的後人。他打聽到史弘肇的部下多四散逃離,而李崇矩和史家還有來往,就找到李崇矩,讓他幫忙找尋史弘肇的親屬,好加以撫卹。

誰知李崇矩說,其實自己一直在幫助史家打理家務,並向周太祖推薦史弘肇的弟弟。周太祖很欣賞李崇矩的有情有義,賞賜史弘肇的弟弟一個官職之後,讓李崇矩到柴榮帳下效力。而李崇矩將史家的錢財和賬目一交代清楚才離開史家。

當時的人們都說李崇矩重然諾、守信用,堪比古時季布。

趙匡胤當時也在柴榮帳下服務,看到李崇矩對去世的領導都如此儘責,實在難得,便將李崇矩一直記在心裡。

多年後,趙匡胤做了皇帝,李崇矩還隻是一個作坊使,之後判四方館事,在外交部門當個閒職。趙匡胤有心栽培李崇矩,便在討伐造反的昭義軍節度使時,任命李崇矩率領禁軍中的數千精銳進攻。

李崇矩不負所托,斬首五百人,大勝而歸。數日後,李崇矩和主力會師,成功擊潰昭義軍主力。趙匡胤知道李崇矩為人穩重、不貪圖錢財,攻占澤州、潞州時特意讓李崇矩率先進入州城,視察府庫、蒐集戶籍圖冊。

李崇矩果然分文不取,全部封存後上交朝廷。趙匡胤更加滿意了。很自然地,大軍回京之後,趙匡胤命李崇矩出任三司使,管理全國財政。

乾德二年(964年),範質、王溥等三位宰相同時辭職,趙匡胤命樞密使趙普出任宰相,而三司使李崇矩接任樞密使,成為趙匡胤最信任的嫡係之一。

李崇矩老成持重,思考之後,說道:“短期內,可抽調西北駐軍兩萬人,從京城調動三萬禁衛軍過去,加上曹彬將軍的兵馬,應該可以滅蜀。糧草方麵,可從先從淮北之地調運過來做軍需補給。”

趙匡胤點頭,心中有數之後,決定按趙普的計策去實施了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