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晶鹽 作品

第45章 秋後算賬

    

-

為了博出一條生路,春燕也是豁了出去。當晚亥時過後,趁著夜深人靜,她便將一把團扇送到了蘇若麵前。

蘇若見這團扇上提著一首七言詩:湖光瀲灩柳色新,東風桃李為誰容。莫怕春儘花落去,任是無情也動人。

落款正寫著蘇錦二字,這正是那日賞花宴的詩會上,蘇錦即興作的小詩,當時還拔得了頭籌,眾人皆稱讚她是當之無愧的才女。

蘇若暗想,如此最好,誰做的孽,誰就嚥下自己種的苦果,這纔算是有始有終,報應不爽。她將團扇收好,對春燕說道:“東西我收下了,你放心我言出必行,你回去後好歹避著大姑娘幾日,多則半月,我必定將你要過來。”

——

張繼祖自打賞花宴回來後便脾氣不好,他本來奔著佳人歡歡喜喜地去赴約,結果白白被一個不知從何方冒出來的柳暮江撿了便宜,他前前後後白忙活了一場,卻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,這叫他如何能嚥下這口氣。

這幾日,他一閉眼,便浮現出蘇若在流觴亭畔明眸流轉的身影。果然是妻不如妾,妾不如偷,偷得找不如偷不著,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成為男人的心頭好。後來,張繼祖又聽說了蘇家二姑娘與柳暮江結親之事,更是輾轉難眠,看著家裡頭的哪個侍妾都提不起興頭來。

這日一早,張繼祖正懶懶地用著早飯,管家忽然呈上來一個布包。他皺了皺眉道:“一大早的,這又是何物?”

管家道:“小人也不知道,隻是早上門房開門看見在門口放著,因見這布包是尚好的蘇繡綾羅,恐怕是有人送給老爺的貴重之物,遂遞了進來。”

張繼祖不耐煩地揮揮手道:“什麼阿貓阿狗遞來的破爛貨都往裡送,快拿走。”

管家隻得拿著布包退下去,邊走邊說:“說來也是怪了,上次給老爺的一封信也是不明不白地塞進門縫裡的,這都是怎麼了?”

張繼祖聽見後,心念一動,又改了主意,道:“把布包放下吧。”

管家忙轉身將布包放在張繼祖手邊,自退了下去。

張繼祖解開包裹,裡麵赫然放著一柄精美的團扇。扇麵是用尚好的齊紈素裁製的,上麵寫了一首詩。團扇上還有一封書信,他將信封拆開,登時驚訝地眯了眯眼。這封信正是蘇若當初寫給他的定情信,隻是在蘇若落水那日,他慌亂之中竟將信箋遺失了。如今這信卻又詭異地再度出現在他眼前。

張繼祖左手拿起信,右手執起團扇,湊在一起兩廂對看。團扇和信箋上的簪花小楷雖不是一模一樣,但筆墨勾連間都有熟悉的影子。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這是出自一人之手,隻不過這廂落款為蘇若,那廂落筆為蘇錦。他興奮地站了起來,又顫著腰身坐了下來,細細看著手中的兩個物件,肥厚的嘴唇輕輕念著:“蘇錦?是蘇家的大房嫡女?難怪蘇若那日似乎對書信之事一無所知。有意思,蘇家的這兩個小娘子當真是有意思。”

——

丫鬟夏荷回蘇錦房中伺候已經有二十幾日了,卻一直未見出現在人前。聽說是蘇家大姑娘憐惜她伺候蘇二姑娘辛苦,特準了她幾日假在房中休息。人人都道蘇家大姑娘仁義,對與自己從小一處長大的丫鬟很是照拂。

實則夏荷是在被蘇若遣回來那夜,先是遭受了蘇錦一番折磨,又在堂屋跪了大半夜,一頭昏了過去。第二天早上被丫鬟春燕發現時,已是燒得人事不知了。

蘇錦自然是不想鬨出人命,便令春燕找了個府外的郎中診治,飯食醫藥倒是冇有短少。夏荷到底年輕,養了十幾天,終於大好了。

冇成想這日早飯過後,夏荷忽然被蘇錦叫到跟前,隻說她要出門一趟,命夏荷隨身伺候著。夏荷從小懼怕蘇錦,自然不敢吱聲,忙收拾妥當,服侍蘇錦上了馬車。

車內隻有蘇錦和夏荷主仆倆,夏荷見蘇錦連丫鬟春燕都冇帶上,不禁有些詫異。

車窗被帷幔遮擋,蘇錦的麵容隱在車廂的陰影內,一言不發。偶爾有微弱的光陰透進來,隻隱約閃過她緊抿的雙唇,和死死交握在一處的雙手。夏荷眼前閃過那夜狠掐她身上嫩肉的纖纖玉指,從心底打了個哆嗦,身上已經落痂的地方又開始隱隱作痛。

正在這時,忽聽蘇錦陰冷地開口道:“張繼祖找上門來了。”說完,從袖中掏出一張紙條,遞給了夏荷。

夏荷對著窗縫的陽光看了看,好在她粗識幾個大字,連蒙帶猜讀了個明白,紙條上寫的是:若非若,錦非錦,流觴亭畔有玄機。若要解疑惑,唯有靜心齋裡訴衷腸。落款正是張繼祖。

蘇錦見夏荷還有些不明白,咬了咬唇:“隻怕是這個張繼祖察覺了什麼,不然他斷不敢冒然邀我見麵。”

夏荷一聽也有些慌神:“就是這張繼祖猜出了蹊蹺,又想要對姑娘如何?姑娘是蘇家嫡女,又即將嫁給朝中重臣,豈是他張繼祖能拿捏的?”

蘇錦心煩地閉上眼道:“話雖如此,但也不可大意,到時隨機應變就是。”

——

馬車停在靜心齋前,這靜心齋乃是都城數一數二的茶肆,裡麵有十座雅間,圍著一片小池而建,均被影壁間隔,是個鬨中取靜的好去處。

蘇錦下了馬車,抬步便往二樓的雅間拈花閣走去,到了門口,吩咐夏荷在門外候著,自己推門而入。

拈花閣的門窗都緊緊閉著,隻在檀香案上點著一爐沉水香,整間茶室將外麵的人聲喧嘩徹底隔絕,真如靜室一般。

一個身影背對著蘇錦坐在案旁,他聽見開門聲,回過身來,對著蘇錦嘿嘿一樂,道:“蘇大姑娘,張繼祖恭候多時了。”

蘇錦麵色如霜,在茶案的另一側坐了下來,道:“不知張大人約我來此處何乾?”

張繼祖品了一口茶,露骨的眼神不斷在蘇錦身上逡巡:“姑娘何必明知故問,你心裡若是冇鬼,今日又何必來赴約呢?”

蘇錦放下頭上帷帽的麵紗,道:“我與張大人素未謀麵,今日前來隻是看在你與我的二伯有些淵源,又聽丫鬟說賞花宴那日在流觴亭畔,你見我二妹落水,親自喊來眾人前來搭救。故我特地來此相謝,若無其他事,這便告辭了。”說完,便要起身。

張繼祖聞言哈哈大笑,簡直停不下來,直到見蘇錦皺起了眉,便強忍住笑意道:“我與你二伯倒是險些成了親家,隻是如今失之交臂,倒是多虧了姑娘。姑娘不妨留步,看看識不識得這些東西。”

張繼祖從織蓆下拿出信箋和團扇,擺在蘇錦麵前。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