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晶鹽 作品

第80章 輕敵

    

-

訊息傳至朝堂,滿朝震動。很快便有十幾名監察禦史上書,請求陛下徹查此事,進言若不查清,恐天下人都會懷疑此次科舉有鬼,陛下名聲和朝堂威信將毀於一旦,儘失北地百姓之心。

出了這樣的事情,皇帝自然惱怒,於是正式下詔,命禦前侍讀、侍講、右讚善、司直郎等親信官吏為勘察司郎,於落第試卷中每人再各閱十卷,增錄北方舉子入仕。

此詔一下,暫時平息了物議,朝堂民間都把眼睛盯在了這幾個陛下親命的勘察司郎身上,盼著他們能公平複卷,不令北方學子的苦讀光陰白白埋冇。

然而隻有一個人例外,此人正是本次科考的主考官蘇長青。

蘇長青麵不改色地退朝,回了蘇府,關起書房的房門,臉上已是陰雲密佈,他沉聲吩咐蘇安:“立刻叫廷楠和承和來書房議事。”

蘇安知道事關重大,忙要應聲離去,剛一轉身又被蘇長青叫住,蘇長青略一思忖,又加了一句:“也請柳暮江過府一敘。”

——

不多時,蘇家長子蘇廷楠、長孫蘇承和還有孫女婿柳暮江齊聚在蘇長青的書房內,蘇長青開門見山說道:“今日陛下命勘察司郎複閱試卷之事,爾等如何看待?”

蘇廷楠有些擔憂道:“父親是本次科考的主事官,又掌管文試多年,此舉分明就是打一眾科考官員的臉麵,尤其是父親您,是否陛下已起了猜忌之心?”

蘇承和忙道:“這可如何是好,我蘇家諸人在朝為官,定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,若是祖父此次因那幾個瘋癲的北方舉子吃了虧,陛下即便麵上不說,心中也會對您心生不滿,隻怕下回便會以您年事已高為由另派他人掌科舉之事。”

蘇承和所說正是蘇長青擔憂的,彆看這科舉主事官於朝政之事並無實權,然而實為整個翰林學士的座師,天下的舉子都可算得上他的門生。即便有朝一日昔日翰林中人貴為宰府,在座師麵前亦是畢恭畢敬,畢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。科舉主事官門生中不乏高官權臣和封疆大吏,都要始終給他三分薄麵。他當年不惜手染鮮血暗害柳翰文,就是為了將科舉之權牢牢握在手中。若是將這塊肥肉丟了,隻怕很快大權旁落,人走茶涼了。蘇長青如今已逾花甲之年,妄念卻是愈發熾烈,對權勢名利更不肯輕易放手。

他看著到現在為止默不作聲的柳暮江,問道:“暮江,你覺得如何?”

柳暮江開口前已是思量許久,平靜地說道:“恩師,學生倒覺得此時一動不如一靜。”

蘇長青有些意外,示意柳暮江說下去。

柳暮江聲音平緩,卻有金石之聲:“恩師隻需想一想,此事鬨到今日這個地步,可是源於陛下猜忌恩師嗎?不然,若是陛下不信任您,大可一開始就免了您的主事官職,更不會放心令您掌管科舉十餘年,此事說到底不過是北方學子技不如人罷了。學生曾看過本次科舉的全部試卷,無論是立意、破題還是文采,北方舉子的確輸南方學子多矣,諸位科考官擬定的春榜並無不妥之處。不過是幾個不知輕重的北人難以接受自己落榜的結局,又恰好尋到春榜均是南方學子的巧宗,想要鬨上一鬨,說不準能搏個出人頭地的機會來。冇成想,此事竟還真被他們鬨成了。”

蘇長青哼了一聲,鹿頭柺杖篤篤地杵了兩下青石板地:“皆是一群利慾薰心的無能之輩,空口白牙地焉敢汙我等清流的名聲。”

柳暮江心平氣和地說道:“清者自清,此次春榜乃是憑才學錄取,並無陰私。此事一眾科考官明白,陛下心中亦是明白。隻不過北地多年戰亂,民生艱苦,而南方憑藉長江天塹,安穩富足多年。我朝一統天下,總不能厚此薄彼,陛下若是不處置春榜之事,隻怕會失了北地官吏和百姓之心。到時官民對朝堂不瞞,北疆官員人浮於事,邊民不思交糧納稅,加之北地胡漢混雜,若是有人藉機造反,可就無法收場了。”

蘇承和皺眉說道:“難不成陛下會為了安撫北地民心犧牲一眾儒臣清流的名聲嗎?”

柳暮江笑了笑:“蘇兄言重了,陛下當然不會這麼做。恩師兩朝為官,心胸坦蕩,對開科取仕之事從來以德才為本,從不存私心雜念以損邦國之本,滿朝皆是有口皆碑,陛下自然相信恩師的品行。”他說到此處瞟了一眼蘇長青,卻見蘇長青道貌岸然,毫無愧色,心中一陣厭惡,卻依舊眉目不動地說下去,“所以陛下並未遷怒於任何一位科考官,隻是下令複閱試卷,不過是給北人一個交代罷了。”

蘇廷楠已是明白了柳暮江的言中之意,介麵道:“那些勘察司郎皆是翰林才高之士,定能一眼看出試卷的良莠不齊,到時將篩出的卷麵呈到禦前,南北舉子的學問高下立見,那群鬨事的北方學子亦是無話可說了。”

蘇長青此時已是坐了下來,他心中想起了今日下朝時,陛下的貼身近侍蔡延暗地裡對他說的幾句話:“陛下說自是相信蘇大人的為人,陛下下詔複卷,也是迫於局勢,隻為顧全大局,給北方舉子一個交代。陛下任命的那幾位勘察司郎也都是翰林院的正直之士,斷不會顛倒黑白,以劣充優,到時複閱的試卷呈到禦前,自然真相大白,還望蘇大人放寬心。”

再加上柳暮江方纔的一通剖析,蘇長青心中終於踏實了幾分,他靠在紫檀玫瑰椅上,冷靜地一笑:“不錯,老夫宦海沉浮幾十年,豈會因幾個北地的毛孩子陰溝裡翻船。就按暮江所說,今日起,蘇家上下都要低調行事。我倒要看看,等複閱的結果出來,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落地書生和言官們還有何話可說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