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沐嘉蕭墨衡 作品

第407章 溫水煮青蛙

    

-

“王嬸,你們那麼快找一筐了。”

“你們太慢了,我們在那邊找了好多豌豆尖。”

她倒下筐裡的野菜。

“來,分你一點,莧菜也找了不少,掐嫩的,清炒好吃。”

季溫禾拿過籮筐:“謝謝王嬸,我們挖了筍子,不多,分一半給您。”

王二鳳笑嗬嗬地點頭。

割完了野芹菜,大家繼續往前走,不知不覺忘記了時間。

“呦,快申時了。”苗招弟抬頭望著西邊的太陽,“咱們得回去了,跑遠了。”

前方的幾人回頭,又看了眼天色。

季溫禾站起身,捶著後腰,三點多了吧。

沉浸在找野菜的快樂中,忘記了時間。

張秋娥嚥了下口水:“回去吧,不能在找了,天黑危險,我渴死了。”

晌午太陽大,幾人在樹蔭下歇了會,又接著找,大太陽,曬得人熱死了。

王二鳳掐著腰,眉頭皺起:“行啊,回去晚了,回去我婆婆該和我吵架了。”

“二鳳,你婆婆還處處挑你刺呢。”蘭秋華叫了一聲季溫禾:“走了溫禾。”

她回:“哎,來了。”

“挑,怎麼不挑,隔三差五地看我不順眼,不打她一頓,她心裡不舒服。”

“陶嬸年輕時是個厲害的,也虧你性子不軟綿,不然能被欺負死。”

王二鳳哼了一聲:“我不怕她,惹我不高興就動手,我不好過,她也彆想好過。”

季溫禾和沈素雅走在最後麵,小聲問:“陶大娘和王嬸是不是經常打架?”

“王嬸剛嫁到沈家村時,每天都和陶大娘吵架,吵到最後打起來,拉都拉不開。”

“後來大家習慣了,不去拉架,隨她們打,裡正管過,冇用。”

“我聽娘說,陶大娘年輕時也常和她婆婆吵架,打架,是個厲害人。”

“現在很少打架了,王嬸力氣很大,打得陶大娘還不了手,王嬸丈夫怕她,不敢幫著陶大娘。”

季溫禾瞭然地點頭,幾人一路過來,麵色都有疲憊,隻有王二鳳一人,依然精神抖擻。

一塊二十多斤的石頭,她搬著有些吃力,而她,輕輕鬆鬆地搬了起來,在她手裡像棉花一樣。

六個人走在路邊,快回到村子時,對麵走過來一個人,因為離得遠,看不清麵容是誰。

“哎,小雅,你看前麵的人像不像沈榕山。”季溫禾越看越像。

沈素雅眯著眼往前看,默了一瞬:“是有點像,娘,你看前麵的是不是榕山大哥。”

走在前頭的幾人應聲望去。

“是吧。”

等過了一會兒,眾人笑著回頭。

王二鳳調侃道:“溫禾,你家榕山擔心你,特意尋過來了。”

隨後又說:“瞧瞧人家小兩口,我那會兒成親,和大傢夥出來找野菜,家裡那個什麼來找過我,我跑了他都不知道。”

蘭秋華笑道:“我家的不也是,哪像榕山這麼疼媳婦。”

季溫禾紅著臉,微微揚唇,他今天說早點回來的,帶出去的貨應該賣完了。

“榕山呐,來找媳婦啊。”人未走近,王二鳳大著嗓門喊。

沈榕山挨個叫了一聲,看向季溫禾:“是啊王嬸,遲遲未見你們回,擔心遇到危險,所以找了過來。”

幾個嬸子眯著眼笑,在一旁打趣。

蘭秋華咳嗽了一聲:“好了好了,咱們快回去吧,小雅,你到娘身邊來,彆打擾人家小兩口。”

沈素雅笑嘻嘻地跑過去,留兩人走在最後。

季溫禾緩了一會兒,臉上的薄紅退下,才小聲問:“貨全部賣出去了?”

沈榕山走在她身邊,配合著她的步調:“嗯,賣了,手繩賣了四條,髮簪賣了兩根。”

“對了溫禾,有嬸子問能不能單賣狸奴,想買給孩子把玩。”

“單賣也行,可是怎麼定價呢?兩文價錢有點低了。”

簪子他們自己手工削,自己繡,自己縫,手工物品,錢不好賺呀。

沈榕山沉思許久,纔回:“還按三文錢賣呢?”

“難。”季溫禾搖頭,“人家可能會更嫌貴。”

之前沈元山回來說過,三文錢的簪子都有人嫌貴,單賣小貓頭,很難賣出去。

“要不這樣,狸奴在做小點,五文三個。”

現在的小貓頭,比手掌心小一點,尺寸還能在縮小。

“等回去我和蘭嬸說,做幾款不同樣式的,單賣,以後不做簪子了。”

沈榕山側目望著她:“五文三個,隨便挑樣式?”

季溫禾點頭:“嗯,我多做幾款,籮筐裡有竹葉,摘了很多回來。”

星星,兔子頭,小熊,獨眼獸等等,要啥有啥。

她轉頭,目光和他對視:“沈大哥,你去找秀才......不,算了,我到那問老闆。”

沈榕山見她高興的樣子,忍不住追問:“你想做什麼?”

“不告訴你。”

瞧她得意地揚起下巴,目光寵溺:“好,我不問。”

反正他遲早會知曉。

回到家,兩雙胞胎蹲在門口,一邊一個,托著腮,跟門神似的。

季溫禾笑道:“你們在乾嘛,思考人生啊。”

沈文山眼神亮晶晶地指著地上的字:“嫂子你看,我們寫得怎麼樣?”

走到門口,揹著手,兩邊來回看了看,滿意地點頭:“嗯,不錯。”

他們寫得是自己的名字,沈榕山和他說過,在路上歇息,或者空閒時,他們會在地上練習。

三人如今都會寫自己的名字了,就是筆畫多的,字體大小不能寫得一樣大。

“在練習兩天,儘量把每個字寫得差不多大,過兩日我在教你們新字。”

沈元山開心地應下。

明天要去集市,季溫禾進屋數錢去了。

五百斤黑麪,除去本錢,賺了約五百文,還有其它的,算了算,手裡一共六兩多。

驢要九兩,想買驢車得在等一段時日。

季溫禾來到廚房,望著在灶台後麵燒火的人:“還和上次進一樣的貨?”

沈榕山偏過頭:“細麵隻進五斤,

對了,還要買三桿秤。”

這次進貨回來,他們三人分開去賣貨,能加快賣貨的速度。

“那一桿秤要多少錢?”

“秤砣八十文,加上秤桿和盤,我聽裡正說是一百五十文。”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