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歡享小說
  2. 人在大秦造反,開局抓了祖龍
  3. 第506章 大秦發兵,直指印度
奔跑的蝸牛 作品

第506章 大秦發兵,直指印度

    

-

劉邦在嶺南之地的暴行已經傳開,印度對大秦的瞭解仍然停留在表麵。

他們自信滿滿,彷彿隨時會向大秦發起挑戰,然而卻遲遲未見動靜,這背後的原因令人費解。儘管如此,印度的商船依然勇敢地穿梭於海域,而大秦對此並未設限。

這讓那些持有掠奪許可證的海盜們蠢蠢欲動,他們將目光投向了這些看似肥美的獵物。

但當他們真正動手時,才發現印度的船隊並非易於擒拿的羔羊,其實力遠超他們的預期,這讓海盜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
他們帶著過度的自信步入戰場,卻被殘酷的現實擊潰,敗北而歸。許多心懷野心的隊伍在這場豪賭中輸得一無所有,甚至連生命都成了賭注的犧牲品。

訊息傳開後,原本蠢蠢欲動的掠奪者們開始猶豫,不敢再輕易嘗試。

但正是這種危險的氣息,透露出潛藏的巨大財富,吸引著那些膽大妄為之人。他們知道,冇有強大的盟友,他們的計劃不過是徒勞。

於是,他們將目光投向了大秦的海軍,這是他們在購買許可證時就已謀劃的策略。隨著請求的增多,大秦海軍的重視也隨之提升。

他們知曉與印度的貿易紐帶,但這個秘密僅限於章邯等高層將領知情。他們擔心一旦行動,可能會破壞兩國間的微妙平衡。

因此,他們不得不將這一棘手的問題上報給最高層。

章邯對這層關係瞭如指掌,但他也明白,一旦大秦海軍介入,將是兩國關係的轉折點。這不是他能夠決定的,必須由皇帝的聖旨來定奪。

在鹹陽的宮殿中,奏章如飛燕般落入張策手中,他的眉宇間冇有波瀾,彷彿一切儘在他的掌握之中。

對於這早已註定的一幕,張策以王者之姿輕鬆批準了奏章。

往昔與印度的商貿,不過是他派遣的眼線,去窺探那神秘東方國度的力量。

在他遠離大秦的日子裡,如今歸位,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,預示著征戰的鐘聲即將敲響。印度的決裂來得稍早於他的預期,但這不足為慮。

官府的寶庫中新添了無數掠奪許可證的銀鈴,保護這些買家的權益是維繫大秦聲望的關鍵。

張策立誌塑造一個鐵血而又深得民心的政權,官府的榮耀比星辰還要耀眼,它將指引大秦的航船駛向未知的海域。

唯有人民的信仰如磐石般堅固,大秦的旗幟才能在世界之巔飄揚。

在張策的心中,未來的藍圖早已描繪得清晰無比,他知道,要想實現自己的宏偉藍圖,就必須贏得人民無條件的信任。

若是民眾的信念動搖,大秦政府的權威可能會受到質疑,進而導致政府陷入困境,張策的夢想也將隨之破滅。

因此,在他展開行動之前,必須先穩固民心。

通過出售掠奪許可證,張策不僅謀求經濟利益,更重要的是向民眾證明,如今的官府已經改變,願意與民共享利益。

張策的一係列政策都是精心策劃的,旨在引導民眾朝著他設定的方向前進。現在,大秦的民眾對張策充滿了近乎盲目的敬仰,但這對於張策來說,僅僅是開始。

張策所追求的,不僅是讓人民深信自己及大秦的力量,更是一種民族的信念。

大秦海軍部的奏章如星辰般迫在眉睫,他深知這是必須賦予肯定迴應的。他所謀求的穩定,不僅限於普羅大眾的心安,亦包括大秦官員的忠誠。

國之重器,須得朝堂共議。

翌日,當朝會召集之際,張策將此議案高懸議事之首。與會者皆為國家棟梁,對國策洞若觀火,對於與印度的貿易更是心照不宣。

今日之議,非是和平存亡,而是行動與否的決斷。

張策已表明立場,支援海軍部與掠奪團隊攜手。

皇帝一旨既下,眾臣自無異議,畢竟這既不損大秦威嚴,也符合他們各自利益。

決議如流水般順暢通過,張策落下玉璽,批準了奏章,信使攜詔返航。而在大秦的繁華市集,黑人奴隸的交易如火如荼,其中不乏流向嶺南港口的身影。

黑人奴隸們揹負著沉重的貨物,他們的身體被剝削至極限,卻從未有人關心過他們的感受。

在大秦的眼中,他們不過是財產的一部分,而非擁有情感與尊嚴的生命。

他們的血汗成為了大秦財富的基石,即使生命因此消逝,也不過換上新的鎖鏈繼續這場無聲的掙紮。

然而,一位印度商人的到來,帶來了一絲不同的聲音。他與奴隸們的膚色相似,更奇妙的是,他竟能與他們溝通。

他的言語中充滿了對這些苦難靈魂的同情,他宣稱他們是人,應當擁有人的尊嚴。

這番言論最終觸動了嶺南港口的管理者,他們不能容忍這樣的異端思想破壞他們的秩序。在他們的權力邏輯中,隻要奴隸能夠帶來利益,他們的來源如何並不重要。

於是,這位印度商人被冠以謠言製造者的名號,遭到了拘捕。但這背後,似乎隱藏著印度更深層的策略。

在這場精心策劃的鬨劇中,那些自稱為商旅的人並非來自遙遠的印度,而是帶著隱秘目的的冒牌者。他們的每一步都是計算過的棋局,意圖在大秦的邊緣掀起風波,以此為由挑起戰端。

印度的軍力如同被操縱的棋子,迅速向大秦的嶺南港口挺進。這一動作立刻被警覺的嶺南守軍識彆,緊急信函飛速送往鹹陽。

張策接到訊息,卻以一種王者的從容,將其置於一旁。在他看來,這個時代的力量洪流中,印度不過是一粒塵埃,即使全軍出擊,對大秦而言也隻是輕風細雨。

然而,張策此刻的籌謀不在於速戰速決,大秦的兵力集結仍在初期,全麵征戰的鐘聲尚未敲響。他選擇了更微妙的遊戲,用一場幻象來掩飾真實的力量。

他將派出海軍,但不是那些無敵的精英,而是新血——未經磨礪的水兵們將迎接他們的初戰。

在這場戰鬥中,勝利不會輕易到來。戰船也將是過往輝煌的陰影,那些曾經輝煌如今老邁的艦艇將再次揚帆,而非展現大秦的最新科技成就。

即使是張策手中那些如同巨龍般威猛的戰艦,也無法讓那群人退縮。

這不僅是對張策個人實力的自信,更是對大秦國力深不可測的自信。他的命令如同風暴一般迅猛地傳達至海軍部,將所有的權力和責任交給了章邯。

張策的需求被清晰地陳述出來,彷彿是一張精心繪製的藍圖。

-